這幾天“西安地鐵創可貼”事件在網絡熱傳。起因是,西安地鐵官方微博近日發布一條消息,宣稱工作人員熱情幫助一位腳受傷的乘客??墒?,隨即遭到當事女乘客的質疑,第一,自己的確受了傷,但卻是主動向工作人員尋求幫助,而非工作人員自主發現;第二,在接受幫助的時間上,并非“立即”,而是“十幾分鐘”;第三,工作人員沒有對自己進行傷口處理,而是“反反復復地給”創可貼,直到照片拍穩妥為止。
其實,無論是女乘客尋找幫助,還是工作人員主動關心,都不影響這是一件好人好事。真正值得關心的是,這件事為什么會出現大型翻車現象?有人說,地鐵做好事天經地義,沒有必要進行宣傳,當有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的境界。還應該相信金子的光芒藏不住,好事做多了,一定會廣而告之,效果最好。這樣的觀點,值得商榷。且不說在一個信息爆炸時代,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會自動浮出水面,正如我們所知的,大量的好人好事其實淹沒在信息海洋中,作為一個公共部門,重視宣傳,又有何妨?
前幾年,社會曾經廣泛討論過“高調公益”。經過一番討論,已經形成共識,那就是允許公益有不同的存在形式,而且也不能否認高調公益的積極性。道德想象影響道德選擇,決定社會道德風貌。而道德想象,很大程度上由所見所聞構成。從傳播規律上講,壞消息更具有傳播力,如果好人好事只能被動等待發現和報道,那就有可能造成輿論生態的失衡,影響人們對社會生態的判斷。對于地鐵這樣的公共部門來說,可以也應該對自身形象,尤其是正能量故事進行適當宣傳。
問題關鍵在于,不能把做好事與宣傳對應起來,走向為了宣傳而做好事,而且宣傳不能失真,宣傳要讓人舒適。“地鐵創可貼”的問題,正在于這兩點。按照女乘客所描述的,“反反復復貼”,直到照片拍穩妥為止,這會給人帶來什么樣的聯想?宣傳與事實也有一點出入,又有什么必要這么做?即便照片不那么“完美”,文案不那么“無瑕”,又有什么要緊,依然掩蓋不了故事的正能量色彩??蛇@么一“加工”,讓人添堵,引起了人們的反感。
公共部門必須認識到,做好服務是本分,只要好事成習慣,做到百姓的心坎里,一定會得到社會認可,給自身形象加分。增強媒介思維,積極宣傳自己,既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,也有利于改善全社會的道德想象,無可厚非,值得提倡??墒切麄鞅仨殞嵤虑笫?,不能生造,也不能粉飾,走向形式主義。社會需要正能量,社會最怕虛假的正能量。一次虛假的宣傳,不論是整體失真還是局部失真,都會帶來巨大的殺傷力。
展現自身形象,未嘗不可;大搞形式主義,則萬萬不能。針對網友質疑,西安地鐵最新回應稱,向當事乘客及廣大網友誠懇致歉,并深刻反思,以此為鑒,在全線網車站開展作風服務大提升活動,杜絕類似問題發生。
這個態度是對的。正所謂過猶不及,弄巧成拙,怎能給形式主義貼“創可貼”?形式主義創可貼只能自欺,不能欺人,值得警惕,必須揭下。(毛建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