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4日上午,來自中、省及地方各級網絡媒體的記者和網絡“大V”在荊門市委網信辦、市扶貧辦的統籌下統一乘車,踏上了前往鐘祥市客店鎮的旅途,這也標志著“網絡媒體荊采行--深入扶貧一線”主題采訪活動(鐘祥站)正式拉開帷幕。
參加“網絡媒體荊采行--深入扶貧一線”主題采訪活動的記者在中華葛文化風情園合影留念
馬灣村:將幫扶政策寫在“明白卡”上
本次活動的首站位客店鎮的馬灣村,“馬幫文化”的印跡在這里隨處可見,相傳,古時候不少馬幫、商隊在此地歇腳,馬灣村由此得名。
馬灣村游客驛站中的馬幫文化雕塑
在馬灣村村民韓萬祥家中,記者發現了一張馬灣村2020年精準幫扶明白卡。馬灣村每位貧困戶應該享受精準幫扶政策,在“明白卡”上全部一目了然,真正做到了“應享盡享,不落一人”。
韓萬祥家中張貼的馬灣村2020年精準幫扶明白卡
韓萬祥身有殘疾,妻子患有慢性病,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夫妻二人收入十分微薄,甚至無力負擔兩個孫女的學費。在鐘祥市文化和旅游局及馬灣村“兩委”的幫助下,韓萬祥和大女兒左曉慧一同進入馬灣村葛根種植基地務工,左曉慧也開始從事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崗位,家中還養起了60多籠中華土蜂。兩個還在上學的孫女從“雨露計劃”和助學金等幫扶政策中受益,韓萬祥再也不用為孩子們的學雜費發愁。2018年,韓萬祥在親友的幫助下對老房子進行翻修,住進了亮堂堂的新房,摘掉了“扶貧戶”的帽子。
前不久,村里還給韓萬祥家送來了1000袋香菇,幫助韓萬祥搞起了袋料香菇養殖。今年上半年,韓萬祥產出蜂蜜100多斤,按照市場價70元/斤計算,僅養蜂一項就可以實現收入7000多元,加上袋料香菇養殖、務工、公益性崗位、土地流轉和各類獎補,韓萬祥的日子勢必越過越紅火。
明燈村:富硒土壤孕育出“大產業”
在客店鎮明燈村,記者見到了明燈村的老書記黎啟華,明燈村發展葛根種植產業已有兩年,在黎啟華的眼里,明燈村是一塊種植葛粉的風水寶地。“葛根種植需要‘大水、大肥、大陽光’,明燈村的土壤富含硒元素,光照、水源充足,有著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優勢。”
2018年4月,身為機關干部的黎啟華從單位退休后回到家鄉,被村民們推舉為村書記。黎啟華清醒地意識到,要想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,必須首先壯大村集體經濟。
黎啟華
黎啟華遠赴廣西等多地考察,決定結合明燈村富硒土壤的天然優勢,與鎮上的兩家葛粉生產企業合作,發展葛根種植產業。
在黎啟華的引領下,明燈村“兩委”多方籌措資金,以500元/年的標準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,并修建噴灌等配套設施,與客店鎮上的兩家葛粉生產企業簽訂訂單式產銷協議,保障產業收益,降低種植風險。除了土地流轉等固定收入外,村民們還可以在葛根種植基地中從事除草、割苗、施肥等工作,通過務工增收致富。
如今,明燈村葛根種植面積已達65畝,預期總產量超過50萬斤,按最低收購價2元/斤計算,總產值可達100萬元以上。不僅如此,村里還開辦了加工生產塑料制品的“扶貧車間”,吸納村里的貧困戶前往務工。
在黎啟華的設想里,明燈村的葛根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00畝。同時,村里正在“試水”水蜜桃、柑橘、李子等生態水果種植產業,一個集合葛根、原生態水果種植、“扶貧車間”等項目的“明燈村產業基地”正呼之欲出。
昨日,3萬+網友共同領略葛文化風情
上午11:00.荊門新聞網的直播記者走進湖北省旅游休閑農業示范點——中華葛文化風情園,為廣大網友揭秘葛粉的歷史,近距離體驗葛文化的獨特魅力。截至9月25日上午11:00,直播點擊量累計突破3萬人次,帶著葛香味的葛文化通過直播鏡頭“順著網線”飄進了千家萬戶。
直播記者走進葛文化風情園
湖北葛娃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邵仙墻介紹葛文化及扶貧工作
葛文化風情園園區環境
產品展示
野生葛根展示
三百多歲的擂子
手工葛布機
現場制作傳統小吃——葛根酥
邵仙墻詳細介紹葛產品
網絡媒體記者品嘗葛根粉、葛根餅干等食品
直播記者現場品嘗葛根粉、葛根餅干、葛根茶、葛根酥等產品
鐘祥市客店鎮相關負責人介紹,近年來,客店鎮堅持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統籌推進,立足客店旅游鄉鎮特色,致力于文旅融合發展,結合客店葛根、香菇、中蜂、泉水大米種養殖優勢,“短平快”發展促增收。全鎮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,375戶1169人實現脫貧,貧困發生率降至0.34%。
據了解,客店鎮大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,實施改水、改房、改廁,應改盡改,路電網建設全覆蓋,基本實現了貧困群眾走好路、吃好水、住好房、用好電的美好愿望;把脫貧攻堅鞏固脫貧質量要求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,立足客店山水自然優勢、文化特色,一村一品、一村一景、一村一韻,精心打造了8個主題樂園村;立足產業升級,將脫貧產業與旅游觀光、農事體驗融合建設,大力發展鄉村旅游,拉動旅游消費促進群眾增收,將風景變“錢”景;立足鄉風文明,常態化開展積分制管理、美麗農戶評比,提升群眾素質,走出了一條“生態美”“百姓富”“精氣足”相結合的新路子。(記者 蘇鵬飛)